近日,我校文法學院教師徐璟的感人事跡引發(fā)社會關注。這位深耕教壇18年、黨齡19年的高校教師,在罹患惡性淋巴瘤的治療期間,始終堅守教學一線,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責任擔當。大皖新聞、安徽青年報等媒體近日專題報道了她的先進事跡。
深耕教壇:以匠心筑就育人高地
作為《知識產權法學》《法律英語》等課程的主講教師,徐璟老師始終秉持"每堂課都是新課"的教學理念。她主導的《知識產權法學》省級一流課程建設,創(chuàng)新融入案例研討、模擬庭審等實踐教學模塊,相關教改成果在省內高校同類課程中具有示范效應。近年來,她帶領團隊完成省級、校級科研項目3項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3項,在各級刊物上發(fā)表了研究論文10余篇。
生命答卷:用堅守書寫師者擔當
2023年8月,徐璟在體檢中查出腫瘤指征,9月確診為惡性淋巴瘤。治療期間,她帶著化療后的虛弱身體,堅持每周返校授課:課前在病床上修改教案,課中用便攜擴音器克服嗓音嘶啞,課后通過線上平臺為學生答疑。即便在住院期間,仍按期完成省級教研項目結題,指導學生團隊在"挑戰(zhàn)杯"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斬獲省級三等獎。
精神傳承:點亮學子成長之路
徐璟老師的事跡深深觸動著文法學院上下師生的心,“帶病上課真的很困難,徐老師太敬業(yè)了!”同為文法學院的教師楊倩茹說。徐老師因為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影響教學質量,課上得更加細致,返校上課的這段時間,授課學生對她好評如潮。
從三尺講臺到治療病房,變的是場景,不變的是育人初心。徐璟老師用病弱之軀扛起立德樹人的使命,在抗癌斗爭中踐行著"四有"好老師的標準。她的事跡不僅感動著文法學院全體師生,更成為廣大同行學習的榜樣——正如安徽青年報在報道中所言:"當生命與使命交織,她用堅持點亮了教育的燈塔。"(文法學院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