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7日,問源書院迎來了本學期的第一次講座,主題為“儒家文化的頂層設計——家國同構的歷史局限與邏輯悖論”。本次講座在教學樓A109教室舉辦,由問源書院院長王世朝教授主講。講座吸引了書院眾多學生的熱情參與,文法學院黨總支書記周云老師、問源書院副院長錢坤老師以及其他多位老師也親臨現場聆聽,現場氣氛十分熱烈。
講座開始前,王世朝院長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。他表示,自己是教育的受益者,始終致力于將所學反哺社會。他深情強調課堂作為知識傳承圣地的神圣性,自己愿傾盡全力踐行師者使命。王院長特別鼓勵本校首屆漢語言專業(yè)的學生,希望他們能夠學好專業(yè),傳承文化。
講座正式開始后,王院長首先從儒家文化的核心——“家國同構”的政治模式展開?;厮葜笼R景公問政孔子經典橋段,點明儒家學說立足之基——“孝”。援引《論語》“孝悌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”及《孝經》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”,深挖儒家思想邏輯源頭,為后續(xù)剖析筑牢根基。繼而深入闡釋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人生進階路徑,突出“孝”為萬事起點。以漢代“以孝治天下”選才制度為例,詳述察舉“孝廉”對強化孝道觀念的歷史推動,展現儒家思想于政治實踐的深度滲透。
然而,王院長也指出,這種思想并非完美無缺。他引用韓非子的觀點,揭示了儒家學說在“孝”上的邏輯漏洞。為清晰呈現理論知識,王院長巧借數學領域羅索數理論對傳統(tǒng)經典認知的顛覆,以及彼得格拉斯 “并非所有數皆為無理數” 這般突破常規(guī)的辯證思維,類比呈現儒家 “孝” 論潛藏的錯誤。
為使抽象理論具象可感,王院長講述 “父偷羊,子告父” 等系列小故事,借韓非子冷峻視角,直擊儒家文化在 “孝” 實踐層面的困境,深刻詮釋 “忠孝兩難全” 的千古難題。同時,援引柳宗元《駁復仇議》經典案例,深度剖析法理、倫理碰撞下,儒家孝道與 “忠”“義” 之間的矛盾掙扎。
最后,王院長將家庭文化、朝廷文化和江湖文化分別對應“孝”“義”和“忠”,并結合四大名著中的經典故事,展現了中華文化中孝、忠、節(jié)、義的復雜關系,映射中華文化深層的盤根錯節(jié)與博大精深。
本次講座深入淺出,旁征博引,不僅讓在場師生對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引發(fā)了大家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新思考。問源書院通過此類講座,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培養(yǎng)學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養(yǎng)。
(問源書院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