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,增強黨員使命擔當,深化黨史學習教育,藝術(shù)設計學院學生第二、三黨支部于4月2日組織開展“高原見證初心,奮斗書寫青春”主題黨日活動,集體觀看援藏題材電影《援藏日記》。本次活動旨在通過銀幕光影的力量,引導支部成員感悟援藏教師的奉獻情懷,凝聚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。
電影《援藏日記》以北京大學生韓松援藏支教的真實故事為原型,講述了他扎根雪域高原,用知識與愛心點亮藏族學生夢想的心路歷程。影片中,韓松老師初入藏區(qū)便面臨惡劣自然環(huán)境的挑戰(zhàn),但在與藏族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里,他被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深深打動,最終選擇將青春與生命奉獻給這片熱土。影片以詩意化的鏡頭語言,展現(xiàn)了高原壯麗的自然風光,刻畫了師生間跨越民族與地域的深厚情誼,傳遞出“缺氧不缺精神”的援藏信念。
觀影過程中,支部成員全程專注投入,跟隨電影鏡頭走進海拔4500米的藏區(qū)校園。韓松老師與學生們在漏雨教室中堅持上課、在草原嬉戲追逐的畫面,讓不少黨員紅了眼眶;而他面對盜獵者威脅時的勇敢無畏、面對母親病危抉擇時的深情堅守,更引發(fā)大家強烈共鳴。
觀影結(jié)束后,支部成員圍繞“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”展開熱烈討論。學生黨員周士楠感慨道:“韓松老師的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,真正的奉獻不在于豪言壯語,而在于點滴行動中的堅守。作為新時代青年,我們要將‘小我’融入‘大我’,在平凡崗位上踐行初心使命?!睂W生黨員朱云峰則表示:“電影中藏族學生為老師獻上哈達的瞬間讓我熱淚盈眶,這不僅是師生情誼的見證,更是民族團結(jié)的縮影。我們要像韓松老師那樣,成為民族團結(jié)的橋梁,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。”
一次觀影,一次精神的洗禮;一部日記,一段初心的傳承。藝術(shù)設計學院學生第二、三黨支部通過本次主題黨日活動,不僅重溫了援藏教師的感人事跡,更在新時代語境下賦予“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”的志愿者精神新的內(nèi)涵。未來,支部將繼續(xù)探索“黨建+美育”的創(chuàng)新實踐模式,以紅色文化鑄魂育人,引導青年黨員在傳承與踐行中書寫新時代的“援藏日記”。(藝術(shù)設計學院供稿 一審:徐海燕 二審:胡璨 三審:徐社永)